记忆.广州丨中山纪念堂的故事
▲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蓝图(横剖面东西图)(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,展于《档案.广州》历史记忆展)
入选首批《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》
1925年,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后,为纪念和传承其伟大的革命奋斗精神。1926年,国民政府决定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,公开向全社会征集设计方案,经过激烈比选,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,荣登榜首。1928年4月26日,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工程破土动工,1931年10月10日建筑落成。
▲1926年9月,刊登在《广州民国日报》上评判孙中山纪念堂图案结果的报道。
▲吕彦直(1894—1929),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设计师,曾主持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、中山纪念碑等著名建筑的设计工作。
颇为可惜的是,作为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——吕彦直先生因病于1929年3月逝世,年仅35岁。之后,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图纸一直由其好友黄檀甫保管,后几经波折,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由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收藏。作为直接反映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的第一手资料,其建筑设计蓝图显得尤其珍贵,目前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共保存了500多张设计蓝图。2003年,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图纸入选首批“中国档案文献遗产”名录。
建筑瑰宝
无论是设计图案还是建筑实体,无论是建设伊始还是21世纪的今天,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之一。单体设计中式为体,西式为用,创造性的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,将一系列建筑元素精妙地组合在一起,并大量使用寓意深刻的象征图案。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,切合“以庄严固丽而能暗合孙总理生平伟大建筑之意味”的要求,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精神美和技术美,奠定了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。
▲20世纪40年代的中山纪念堂
▲2009年的中山纪念堂
▲春色满园的广州中山纪念堂(薛龄燊摄于2012年3月)
▲1931年,广东省银行发行的壹元毫券,背面图案为广州中山纪念堂(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,展于《档案.广州》历史记忆展)
▲1931年,广东省银行发行的伍元毫券,背面图案为广州中山纪念堂(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,展于《档案.广州》历史记忆展)
▲1949年,广东省银行发行的壹元大洋票,背面图案为广州中山纪念堂(广州市国家档案馆藏,展于《档案.广州》历史记忆展)
历史的见证者
自1931年建成后,广州中山纪念堂以及它所在的这片土地,是广州城市历史风雨走过重要关头的见证,这里经历的历史事件书写着广州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坎坷、屈辱和荣光,承载着一段段重要的历史记忆。
▲1938年6月,侵华日军接连对广州地区进行飞机轰炸,图为被炸中的广州中山纪念堂东北角。(图片来源:《广东侵华日军暴行录》)
▲1945年9月16日,广东侵华日军受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,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这里向广东人民低下头颅,签下投降书。(图片来源:《广东百年图录》)
▲1950年10月1日,广州市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大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,人民群众欢聚一堂,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、国泰民安。(图片来源:广州市国家档案馆,展于《广州解放70周年档案文献展》)
▲1995年10月7日,首届广州国际集体婚礼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,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欧美、东南亚等地的200对新人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婚礼。(图片来源:《广东百年图录》)
▲2003年6月19日,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、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。(图片来源:《广州抗击非典纪实》)
▲2008年5月7日,北京奥运圣火在广州传递,途经广州中山纪念堂。(图片来源:广州日报)
▲2017年广州《财富》全球论坛期间,广州中山纪念堂流光溢彩的夜景。(图片来源:《广州 GUANGZHOU》)
▲20世纪30年代初广州市中心区鸟瞰图(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左上角)(图片展于《广州解放70周年档案文献展》)
▲今广州中山纪念堂附近(陈碧信摄)
作者:柏德有
单位:市档案发展中心展览部